總編告別在網絡新聞的“黃金時代”
  劉暢 
  17年堅守,堪稱元老,江湖地位高,開啟門戶時代,有媒體稱其“網絡新聞教父”,更有評論認為他的離去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和“門戶網站的衰落”。這些,就是新浪網總編輯陳彤宣佈離職後的輿論反響。
  17年前,互聯網剛剛起步,那時,最常見的現象是,年輕人隔幾個月就頻繁在網站之間跳槽,在一個網站工作一年就很“資深”,笑稱自己成為“老員工”。誰會想到,一個人在一個網站一干就是17年。業界人事更迭,形勢風雲變幻,但陳彤一直都在,與此同時,互聯網新聞蓬勃壯大,影響日隆,並且充滿朝氣。
  此次,告別聲中,陳彤感謝“這樣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併為“有幸參與了中國互聯網的變革與進步”而“自豪”。門戶網站的崛起,讓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局面有別於世界上很多國家。對傳統媒體所報道的新聞編輯整合、提煉利用、放大傳播,基本無償使用,集納海量信息,培養了億萬受眾上網看新聞的習慣,通過網站首頁、專業頻道所傳播的新聞報道、評論和意見,被社會廣泛理解為“網絡民意”,深刻影響了社會發展和政府決策。同時,大批供職於傳統媒體的新聞人加盟網站,為網絡新聞擴大選取視野和提高編輯水平帶來了機會。可以說,這是一個屬於陳彤和他的小伙伴們的“黃金時代”。
  微博風頭剛過,微信方興未艾,自媒體時代呼嘯而來。門戶網站在一些人眼裡成了老得不能再老的媒體。傳媒江湖裡,陳彤“地位邊緣”的傳說,就和他“辭職”的流言一樣,不時成為人們的飯後談資。對於他個人,有人認為“錯過了自己創業的‘黃金時代’”。從這一點上來說,他“離去得不是太早,而是太晚”,他早該“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然而,17年前,誰會在乎一個不起眼的民營網站的人事變動呢?17年後,陳彤離職的消息震動傳媒業,這本身,就是陳彤所代表的網絡媒體影響力的象徵。
  一個報紙的記者,他所採寫的新聞,不過擁有幾十萬、幾百萬讀者,而同樣的新聞報道經過門戶網站採集、傳播之後,就會擁有數以億計的讀者。可以說,互聯網對於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的整合影響,以及促使這些機構在選題、採訪、報道等新聞製作上的轉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今,每天上網瀏覽新聞依然是億萬網民的生活習慣,這個屬於網絡新聞的“黃金時代”還沒有過去,而陳彤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告別時刻。離別之時,他說:“未來,是改變,不是告別。”這句話,似乎意味著他不會走遠。在互聯網新聞領域里,還會有屬於自己的機會和呈現方式。一個人品很差、驕橫跋扈的總編輯離開,眾人叫好,放鞭炮。而一個有著執著追求精神和良好人品的總編輯離去,會讓同行無比惋惜和唏噓。陳彤,無疑屬於後者。
(編輯:SN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b30ibgvh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