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12月28日電 (孫瑩)“海外引才,判斷是才不是才,讓市場說了算。”2013年年末,常州組織部部長張春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僑為“橋”是常州在海外引才的一個重要途徑,而選擇什麼類型的才、判斷是才不關鍵字行銷是才、以及如何資助人才項目的發展,都要突出市場的主導作用。
  市場主導、政府引禮服導,正是常州2013年出台的“龍城英才計劃”3.0版本的核心特點。
  從2006年9月起,常州就組織實施了“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來實施人才引進,稱為“龍城英才計劃”的1.0版本;2011年8月開始實施的“龍城英才計劃”,在原有設計裝潢基礎上引入了市場機制,讓市場和政府在“引才”的軌道上開始並行;如今實施的3.0版本,則更加突出了市場的主導作用。
  那麼,市場的角色是如何在常州海外人才引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莊臣用的呢?
  引才不盲目:與當地產業經濟發展相結婚契合併具市場成長性
  “海外留學、並學有所成的人才有很多,但對常州來說,判斷是才不是才,首先要考慮的是人才所從事的專業方向與地方產業經濟發展方向的耦合度。”一提及海外引才,張春福首先就表示,引才不能盲目,不能見才就收,而要選擇挖掘那些與常州區域經濟發展“水土相符”的人才。
  除了專業與市場的契合度,常州目前的海外引才和項目引進都要在考核階段放在市場的“放大鏡”下細細考量。
  張春福曾任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他提起自己評審項目的經歷,頗有一番感觸:“在大學工作時,我也做過若干評審的專家。說實話,這麼短的時間就把專業化的內容消化掉,不大可能。我是學化學化工的,有時常常被分到機械組,同樣,其他學機械的可能會被分到化工、電子等行業組的評審。”
  為瞭解決“非專評專”、“土專家”評“洋技術”等問題,目前常州改變了以往完全由政府主導的方式,評審團成員除了有國內同行的業內專家、還有創投公司和企業家。
  “以前都是由政府組織專家對人才技術進行評判,認為技術好就行。但技術領先不一定意味著市場上有前景,不一定有應用空間。由專家來評判技術的先進性,用市場來判別項目落地生根後市場上的先進性,這樣才能把真正的適合常州產業結構需求的項目和人才判別出來”,張春福表示。
  創業資金投入:投那些自己有信心也讓市場有信心的項目
  “我們去年做了調研評估,從中我們發現,自2006到2011年在常州創業的人才企業,有部分因經營不善沒存活下來,有些是直接走了”,張春福坦言,不僅是常州,全國多地都遇到過“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拿一批資金”的所謂海外人才,“關鍵是把人才創業的環境弄得太浮躁,那些人考慮的不是怎麼創業,而是如何拿到政府的資助資金”。
  面對這樣的情況,常州以市場機製為主導,用更多元的方式來解決創業資金的投入問題。
  張春福舉例說,首先我們會要求創業的領軍人才自己要投入,比如一個領軍人才創業企業的註冊資金是1000萬元,領軍人才自身至少要投入200萬元,這至少說明瞭領軍人才自身對技術、產品的發展是有信心的;再者,我們會引導創投公司或者常州相關的企業來投,因為他們的專業眼光更能判別出這樣的產品是否會讓市場對其有信心;第三,才是政府的資金支持——有政府全資的創投公司,也有引導基金和資助資金。
  “目前,常州引進的項目大多都有創投或常州市的重點企業支持。也就是說,海外引才要按市場的需求來引,而政府確定資助資金投入的項目,也要能經得起市場眼光的考量”,張春福表示。
  以市場為主導,還體現在對海歸人才創業細節的考慮上。
  張春福說,一些海歸人才在技術上比較精通,卻在經營上稍顯欠缺,常州也設計了一種合作模式,讓海歸人才與當地企業聯合組建公司,人才負責技術,市場和管理交給成熟的企業來做。
  2013年,常州共赴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12個國家舉辦了33場“龍城英才計劃”政策推介會,共吸引30餘名院士、100餘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000多名高層次人才參會洽談對接。
  根據常州2013年出台的《關於推進企業引進國外智力工作的實施意見》,該市力爭到2015年,設立10個海外引智聯絡站,引進100項在國家、省級立項的國外人才和智力,吸引1500名常州緊缺的各類高層次海外人才來常州創新發展。(完)  (原標題:常州組織部部長張春福:以市場為主導“海外引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b30ibgvh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